談孫思邈的房中術養生秘笈及其技巧
孫思邈是隋唐時期著名的醫藥學家和養生大家。幼年時“遭冷多病 ,屢造醫門”,但能老當益壯 ,壽逾百歲 ,這都得益于他重視養生保健 ,親身躬
2025-02-23
孫思邈是隋唐時期著名的醫藥學家和養生大家。幼年時“遭冷多病 ,屢造醫門”,但能老當益壯 ,壽逾百歲 ,這都得益于他重視養生保健 ,親身躬行。孫思邈在《千金翼方》中總結了中醫養生的十大要訣:“一曰嗇神 ,二曰爰氣 ,三曰養形 ,四曰導引 ,五曰言論 ,六曰飲食 ,七曰房室 ,八曰反俗 ,九曰醫藥 ,十曰禁忌。”
房中術 ,是一種調和陰陽、攝生保健的養生長壽方法。孫思邈是在道教房中修煉思想的影響下 ,諳稔房中術的精髓 ,明確指出習練房中術的目的不是為了“務于淫佚”,其“意在補益以遣疾”。正如孫思邈曰:“年未六十 ,當閉精守一為可爾否 ? 曰:不然。男不可無女 ,女不可無男。無女則意動 ,意動則神勞 ,神勞則損壽。”可見 ,男女互補之法即使人至老年 ,也不能完全斷絕。男女相歡 ,平心靜意 ,此乃延年益壽的基礎。孫氏可謂是完全從養生祛疾、益壽延年的角度正面肯定“房中”為補益的第一人。
一、房中補益,意在遣疾 “男婦居室,人之大倫”。房中之事本是男女之間生理之必需,是一種正常的行為。早在《周易》就指出,“天地感而萬物化生”,“云行雨施,品物流行”,宇宙間萬千庶物,無一不是天地之氣交相感應而化育長生。人類也是如此,“二氣感應以相與”,男女陰陽感應而兩相親和。《內經》也明言:“人生于地,懸命于天,天地合氣,命之曰人。”這和《管子》所說“凡人之生也,天出其精,地出其形,合此以為人”是一樣的道理。作為自然產物的人,男女相悅,婚育延嗣,似乎是一種本能。然而,人畢竟是社會的人,房中之事絕非因循茍且之舉。《漢書·藝文志》指房中為“性情之極,至道之際”,說明人類情感的極致發揮與根本道理(學問)的發端都是由男女而展開的。孫思邈諳稔中國文化的精髓,繼往開來,徑撰《房中補益》一篇,“意在補益以遣疾”。此語一出,石破天驚。考諸歷史,孫思邈是在道教房中修煉思想的影響下,完全從養生祛疾、益壽延年的角度正面肯定房中為補益的第一人。為此,孫氏還舉了一個例子,文稱:“或曰:年未六十,當閉精守一為可爾否 ? 曰:不然。男不可無女,女不可無男。無女則意動,意動則神勞,神勞則損壽。”認為即使人至老年,也不能完全斷絕陰陽之事。男女相歡,平心靜意,是延年益壽的基礎。
二、以人療人,真得其真 《房中補益》開篇即引道教尊仙彭祖的話,提出“以人療人,真得其真”的命題。以人療人,就是要通過性生活來達到健康長壽,這和一般宗教的禁欲、世俗的享樂是完全不同的,是道教區別于其他宗教的一個顯著特征,也是世界其他文化所沒有的特例。當然,這種明確以療人為目的的性行為,是有其技巧的,是需要專門修煉的,故稱為“房中之術”。既是“術”,就不是世俗的簡單的“同房”生活。“年至四十,須識房中之術”。“年未滿四十者,不足與論房中之事”。孫思邈為什么強調年滿四十要重視房中養生呢?他認為“人年四十以下多有放恣”,“貪心未止,兼餌補藥,倍力行房”,而“四十以上即頓覺氣力一時衰退。衰退既至,眾病蜂起。久而不治,遂至不救”。四十歲,是人生的分水嶺。《素問·陰陽應象大論》指出:“年四十,而陰氣自半也,起居衰矣:年五十,體重,耳目不聰明矣:年六十,陰痿,氣大衰,九竅不利,下虛上實,涕泣俱出矣。”人一般在四十歲左右開始衰老,并以十年為一個階段,逐漸加重。由于四十歲以前,多恃血氣方剛,不節房室,乃至到了四十歲腎臟精氣耗損減半,起居衰遲而精力漸乏。此時,如果“不知持滿,不時御神”,仍然自恃年青力壯,縱欲快志,必定會加速衰老。相反,如果以房中為補益,通過房中修煉來彌補耗散的精力,自然“可以不老”。孫思邈提出“以人療人”的房中補益原則,是道教房中“采陰補陽 ,還精補腦”的高度概括。道教之外,一般認為房室之事是有損無益的,如果不是為了人倫和生理的需要,而僅為享受那是要付出代價的,所謂“一滴精一滴血”,每一次性生活都是對生命的損耗。唯獨道教,既適嗜欲于世俗之間,行不離世,舉不觀俗,又善于從世俗生活中尋求探覓適合實現其宗教目標的途徑。在道教中認為,,房中之事不但無損,而且有益,只要行之有法,操之有術,就能采陰氣而補陽氣,“卻走馬以補腦”,達到長生不老的效果。由此看來,孫思邈以人療人的房中補益思想,不僅肯定了道教房中煉養的目的,也突出了道教房中煉養的特色。
三、務存節欲,以廣養生 孫思邈強調房中之術的微旨是“補益以遣疾”,即把性生活作為以人療人的一種道術,通過煉養掌握其真諦,非但有益于人,還可祛遣某些疾病,而絕不是教人縱情女色,放恣淫佚。因此,孫氏明確指出:“夫房中術者,其道甚近,而人莫能行。其法一夜御十女,閉固而已,此房中之術畢矣。兼之藥餌,四時勿絕,則氣力百倍,而智慧日新。然此方之作也,非欲務于淫佚,茍求快意,務存節欲,以廣養生也。”這里有一個長期讓人困惑的問題,即孫思邈一方面提出要節欲,一方面又說一夜御十女、御十二女,甚至御九十三女,不僅十分矛盾,亦十分荒誕不經。實際上,孫思邈從來就不是那種禁欲意義上的節欲者,也不是性濫交主義者。他所說的節欲,是一種調節控制精液排泄的房中煉養技巧,即“煉欲”的功夫。節欲,就是閉固不泄。所言一夜御十女、十二女者,不過是強調數交多交而不泄罷了,并非欲人性生活靡爛。因此,孫氏說:“昔黃帝御女一千二百而登仙,而俗人以一女伐命。知與不知,豈不遠矣。”節欲的目的是為了“廣養生”,即掌握了閉固不泄的房中真諦,就能在更全面更廣泛的基礎上養護生命,達到健康長壽甚至“登仙”的境界。
四、寶精守一 ,數交慎密 為什么要節欲閉固呢?道教吸納醫學觀點,認為“精者,身之本也”,是生命“三寶”之一。陶弘景《養性延命錄》明言“道以精為寶。施之則生人,留之則生身”。這里所言之精,均指腎精。道教醫學認為腎精的施瀉則能繁衍后代,守藏不瀉則能養護身體。后來的道書闡釋說:“精者。血脈之川源。守骨之靈神也。精去則骨枯。骨枯則死。是以寶之也。”孫思邈《房中補益》進一步告誡說:“凡精少則病,精盡則死,不可不思,不可不慎 !”道教房中術一方面主張“從欲快志”的性生活,一方面又反復強調寶精閉固的重要性,這顯然是一個矛盾。為解決這個矛盾,孫思邈提出了“數交慎密”的原則。他說:“但數交而慎密者,諸病皆愈,年壽日益,去仙不遠矣,不必九一三五之數也。能百接而不施瀉者,長生矣。”所謂慎密,就是交而不瀉。這其中的道理,孫思邈是這樣解釋的:“數交而一瀉,精氣隨長不能使人虛也。若不數交,交而即瀉,則不得益。瀉之精氣自然生長,但遲微,不如數交接不瀉之速也。”光有原則還不行,還必須有貫徹原則的措施。為了實現數交不瀉的原則,道教房中結合行氣、存思、導引等煉養方法,形成了獨具特色的道教房中技巧,掌握了這一套技巧,就能數數御女而閉固不瀉。
五、《千金方》房中養生技巧 道教房中煉養,本質上是一種在道教成仙思想指導下的性行為藝術,經過歷代道侶的實踐探索,總結積累了豐富的性行為形式和技巧,是最具魅力而又至為神秘的道教煉養術。所謂房中技巧,實質上是對性心理和性行為的自我調控,是能自主控制性行為過程的能力。孫思邈充分吸納魏晉以來房中煉養術的精華,把房中采氣、房中存思和房中導引作為道教房中術最主要的煉養技巧。
1、嬉戲調情,神和意感 古代房中術中向來有“先嬉后戲”之說。“先嬉”,是性交前的準備動作,是喚起性興奮乃至使性交高潮能夠及時或較快到來的一種技巧;“后戲”,是性交后繼續保持或延長性快樂性享受的一種撫愛行為。《房中補益》特別強調這種性藝術,追求在神和意感的精神狀態下進入性愛的境界。孫思邈指出:“凡御女之道,不欲令氣未感動,陽氣微弱即以交合。必須先徐徐嬉戲,使神和意感良久,乃可令得陰氣。”徐徐嬉氣的目的是使陰氣萌發,陽氣強盛,男女雙方均達到相互愉悅陰陽感動的性興奮發動狀態。嬉戲既可以是語言的溫存、挑逗激賞,也可以是行為的擁抱、撫摸、撥弄。《房中補益》還特別征引道教著作《仙經》的記載,介紹一種“飲玉漿”的先嬉技巧:“《仙經》曰令人長生不老,先與女戲,飲玉漿。玉漿,口中津也。使男女感動。”所謂飲玉漿,就是一種接吻的藝術。男女之間通過較長時間的接吻,互相吞飲對方的唾液,目的還是使男女感動,以達到最大程度的性喚起。
2 、吐納行氣 ,采陰補陽 道教“采陰補陽”多被認為是神秘甚至是荒誕的邪淫之術,實際上只是一種男女雙方調控性行為的技巧。早期的采補理論,只是男子在性交過程中控制精液的排出,“留以生身”,以陰精自補,從而強身益壽。道教房中術發展了男子以陰精自補的觀點,提出了采女方之陰氣以補男子之陽氣的理論,甚至還產生了女子也可采男子之陽氣以補女子之陰氣的主張,形成了一整套男可補女、女可補男、采陰補陽、采陽補陰的道教房中采補術。但就道教房中煉養的主流來看,男子采陰補陽始終占據主導的地位。
采陰補陽是在吐納行氣的基礎上實現的,即在性交的過程中,結合呼吸吐納的功夫來調整心理意念,“引取女氣”而控制射精,因此又稱為“采氣之道”。孫思邈總結說:“凡人習交合之時,常以鼻多納氣,口微吐氣,自然益矣。”“采氣之道,但深接勿動,使良久氣上面熱,以口相當引取女氣而吞之,可疏疏進退,意動便止。”采氣的目的是得陰氣,只有得陰氣才能使性行為得益有補。孫思邈說:“令得陰氣,陰氣推之,須臾自強,所謂弱而內迎,堅急出之,進退欲令疏遲,情動而止。”至于采陰補陽的道理,孫思邈以陰陽水火為喻,稱“陽道法火,陰家法水,水能制火,陰亦消陽。久用不止,陰氣逾陽,陽則轉損,所得不補所失。”指出性交之中,由于女性性高潮的到來較遲,“陰氣逾陽”,就會使男性先行射精而“轉損”。因此,采陰補陽的核心問題是從呼吸控制入手,通過鼻多納氣,口微吐氣的調節,盡量提升運氣,口吻對方引取女方的陰氣,而作吞咽之勢,并且陽具深納不動,或只徐徐進退,絕不做“高自投擲,顛倒五臟”的動作,以免“傷絕精脈,生致百病”。
3、存思守意 ,閉氣深納 存思內觀,意守丹田,是道教最富特色的修煉方法。存思,即閉合雙眼或微閉雙眼,存想內觀某一具體物像或道教神真,以集中意念,排除妄想。守意,即意念集中于臍下的丹田、氣海等處,精神專注而不外攘。存思守意高度結合,目的是調控身心,以達到精神安靜寧寂的境界。《房中補益》介紹的房中存思有三種方法:“以左手握持,思存丹田,中有赤氣,內黃外白,變為日月,徘徊丹田中,俱入泥垣,兩半合成一團。閉氣深納,勿出入,但上下,徐徐咽氣,情動欲出,急退之。丹田在臍下三寸,泥垣者在頭中,對兩目直入內。思作日月想,合經三寸許,兩半合形而一,謂日月相扌翕者也。雖出入仍思念,所作者勿廢,佳也。男女俱仙之道,深納勿動精,思臍中赤色大如雞子形,乃徐徐出入,情動乃退。一日一夕可數十為定,令人益壽。男女各息意共存思之,可猛念之。”房中存思的實質是集中意念以延緩性交的過程。如果說房中采氣是通過呼吸吐納的調節,使性交初始狀態即能定氣和志,既不因亢奮而緊張,也不因激越而躁競,變得平穩而愉悅有度,那么,房中存思就是要盡量維持這個平和穩定的性交過程,使之“久用不止”,“久而彌佳”。
房中存思的關鍵是閉氣深納,不要擾動陰精,即通過高度集中意念以控制精液的排泄。這種修煉無疑是一種高級的功夫,所以孫思邈說“此非上士有智者不能行也”。
4、導引按摩,還精補腦 道教房中描繪的理想性交過程分為四步:首先,男女雙方通過徐徐嬉戲神和意感地鋪開性愛的溫床,爾后結合吐納行氣讓性愛在氣定心安志和“三氣皆至,神明統歸”的狀態下展開,繼之以存思守念,使性愛悠然延伸,最后即使施瀉,也要“精上補腦,使人長生”。這四個步驟,以“精上補腦”為歸結,是道教房中煉養追求的最高境界。
所謂“精上補腦”,即葛洪《抱樸子》提出的“還精補腦”,據稱出自老子的攝養之術。葛洪總結晉以前的房中術,認為“房中之術十余家,或以補救勞損,或以攻治眾病,或以采陰補陽,或以增年延壽,其大要在于還精補腦之一事耳”。道教的還精術,實際上是一種控制精液排出體外的技巧。孫思邈肯定葛洪的觀點,提倡寶精閉固,數交不瀉,如果萬一要施瀉,也要使精液不妄出,而上補于腦髓。《房中補益》稱:“凡欲施瀉者,當閉口張目,閉氣,握固兩手,左右上下縮鼻取氣,又縮下部及吸腹,小偃脊膂,急以左手中兩指抑屏翳穴,長吐氣并啄齒千遍,則精上補腦,使人長生。若精妄出,則損神也。”孫思邈所輯的“精上補腦”法,不見于此前的文獻,是十分珍貴的房中養生資料。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由網友投稿整理編輯發布,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應有相關法律責任。如果文章、圖片有涉嫌抄襲的內容,請發送到管理郵箱舉報,且提供抄襲的相關證據,一但查實,會在24小時刪除涉嫌侵權內容。
最新推薦
熱門排行
古代女子選妃內幕:竟然要被太監摸遍全身
明朝早期,還實行嚴格的殉葬制度,皇帝死后妃子要殉葬,其慘烈程度歷朝歷代都很罕見,但即便如此,民間女性也不能回避選妃。實際上,即便明朝
吃完這些壯陽菜 讓你欲火焚身
男性平時過于操勞,難免會造成精力不足,所以這時候可以從飲食上適當的攝取一些壯陽的食物來保障男性的精力,建議可以多吃一點。下面小編就為
古代皇帝如何選妃?顏高無毛是上品
近年來,宮廷劇泛濫屏幕。在看慣了唐明皇和楊貴妃、漢武帝和衛子夫等皇帝娘娘的愛情故事后,很多觀眾想當然以為,皇帝選妃子,就是如此隨
皇帝入洞房時不為人知的習俗
“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陰。歌管樓臺聲細細,秋千院落夜沉沉。”這是北宋著名詩人蘇軾一首膾炙人口的七絕。“春宵一刻值千金”,
性愛面前 看孔子對性是怎么說的
孔子認為,性欲是人們的共同需要,是無師自通,與生俱來的。他說:“吾未見好德如好色者也。”一個人要想有高尚的情操和良好的道德修養,
古代房中術養生著作 有哪些
古代房中術涵蓋的氛圍非常廣,并不是有些人認為的主要是性,還會把氣功、養生結合在一起,這方面的著作有很多。那么,古代房中術養生著作有哪
為什么林黛玉是紅樓夢第一美女
其一,林黛玉嫵媚風流之美。黛玉秉絕代姿容,具希世俊美,兩彎似蹙非蹙罥煙眉,一雙似喜非喜含情目。態生兩靨之愁,嬌襲一身之病。淚光點點,
楊貴妃魅誘唐玄宗的風流游戲
不久,總管太監高力士出使閩粵時,發現莆田縣名醫江仲遜年僅十五歲的女兒江采蘋不僅容貌出眾,而且詩文過人,可謂是色藝雙全。于是,高力
古代皇帝的第一個女人竟是他的奶娘
古代的人生孩子早,當然性發生的時間也就更早了,尤其是古代的皇帝皇子們,那他們的第一個人都是誰呢?古代皇帝性學教育早中國古代宮中男
揭秘中國古代最好色的十大皇帝
對于古代皇帝來說,縱然有紅宮佳麗三千,也似乎依舊難以滿足他們,還要去民間大肆處搜刮各種絕色美女。下面是中國古代最好色的十大皇帝,來看
相關評論